当前位置:化工仪器网-反应设备网首页-技术文章列表-岩征 高压产氢仪如何用高压/超高压实现安全能效双突破

岩征 高压产氢仪如何用高压/超高压实现安全能效双突破

2025年03月25日 08:55 来源:上海岩征实验仪器有限公司
在化学合成与药物研发的领域中,氢气扮演着加氢催化、选择性还原等关键反应的核心角色,其供应质量直接关系到科研进程的推进与成果转化效率的提升。面对日益复杂的实验需求、绿色化学的可持续发展趋势以及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,岩征科研团队成功研发出高效、稳定、安全的高压产氢仪,为实验室的高效运作和科研创新开辟了新的路径。

 


 

01

传统氢气供应的困境


 

在化学研究、药物开发及精细化工领域,传统氢气供应模式长期存在以下核心痛点,已成为制约实验室效率提升与安全发展的关键瓶颈:

 


安全隐患大

物理风险突出:氢气钢瓶在运输、存储中易因碰撞、倾倒或环境温度波动引发泄漏甚至爆炸。  

人为操作隐患:频繁更换钢瓶需人工搬运、连接管路,操作失误风险陡增;残留压力检测盲区可能导致回火或空气倒灌,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。

监控缺失:传统钢瓶缺乏实时压力、泄漏监测功能,安全隐患难以及时预警。


供气稳定性缺陷

压力波动干扰实验:钢瓶使用过程中压力逐渐下降,导致氢气流速不稳定,尤其在连续流化学、微反应等精密反应中,直接影响催化剂活性与反应选择性。  

纯度衰减不可逆:钢瓶氢气经多次充装后,杂质(如水分、氧气)含量可能升高至50ppm以上,导致催化剂中毒或副反应增多,降低批次重复性。

供应中断风险:突发性实验需求增加或钢瓶库存管理疏漏时,供气中断可能造成关键反应中断,损失珍贵样品。


运营成本高

钢瓶租赁与物流成本:单个实验室年均钢瓶租赁费用可达10-20万元,且需支付高额押金;偏远地区运输成本额外增加15%-30%。  

空间占用与仓储管理:钢瓶需专用防爆气瓶间(约占用5-10㎡/实验室),且需定期接受安全审查;危化品台账管理消耗大量人力。

效率损失:科研人员平均每周耗费2-3小时处理钢瓶更换、检漏等非科研工作,间接拉低研发产出率。


技术适配性不足

无法匹配高通量需求:钢瓶供气量固定,难以支持24小时连续运行的自动化合成平台或平行反应器集群。  

微反应场景受限:纳升级别微流体反应需超低流量(<10 mL/min)精确控制,传统减压阀调节精度不足±5%,难以满足需求。  

数字化管理缺位:缺乏气体用量、能耗等数据采集功能,阻碍实验室智能化升级。

 

02

高压产氢仪以技术重构氢源供应


 


“纯水电解+多级净化”双引擎

采用纯水电解制氢技术,搭配过渡族金属催化电解池与四级梯度净化系统(含内置免活化微量氧脱除剂),实现氢气纯度≥99.999%,杂质含量<0.5ppm,杜绝催化剂中毒风险。


安全防护架构

集成过压自锁、泄漏实时监测、防回火三重安全机制,通过IoT远程监控平台实现气源生成、输送全链路数字化管控,安全等级达制药GMP规范。

 

 

 

 

03

让科研回归本质


 

空间零侵占:模块化设计(占地<0.16㎡),即插即用,释放实验室空间;

成本锐减:告别钢瓶租赁与危废处理,降低运营成本;

效率跃升:7×24小时不间断供氢,支持高通量筛选、自动化合成平台连续运行。

 

 

 

关于我们

 

 

 

上海岩征成立于2011年,是一家专业为石油炼制、石油化工、材料合成、煤化工、医药、环保、清洁能源等行业研究机构提供微反、小试及中试侧线撬装成套实验装备的高新技术企业,公司专注于以搅拌釜、固定床、流化床等类型反应器为核心模块,按照用户要求非标定制各类催化剂评价、工艺优化、过程放大验证、工业示范装备,反应器规模小到几个毫升,大到几个立方,并配套集成前端进料模块、后端分离收集模块及公用工程模块自控系统。

 

 

 

免责声明

  • 凡本网注明“来源:化工仪器网”的所有作品,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-化工仪器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,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、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,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,并注明“来源:化工仪器网”。违反上述声明者,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。
  • 本网转载并注明自其他来源(非化工仪器网)的作品,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,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时,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。
  • 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等问题,请在作品发表之日起一周内与本网联系,否则视为放弃相关权利。